五虎遁年起月表(以生月地支对照年干查月干)
月支依次为 |
寅 |
卯 |
辰 |
巳 |
午 |
未 |
申 |
酉 |
戌 |
亥 |
子 |
丑 |
年干为甲己 |
丙寅 |
丁卯 |
戊辰 |
己巳 |
庚午 |
辛未 |
壬申 |
癸酉 |
甲戌 |
乙亥 |
丙子 |
丁丑 |
年干为乙庚 |
戊寅 |
己卯 |
庚辰 |
辛巳 |
壬午 |
癸未 |
甲申 |
乙酉 |
丙戌 |
丁亥 |
戊子 |
己丑 |
年干为丙辛 |
庚寅 |
辛卯 |
壬辰 |
癸巳 |
甲午 |
乙未 |
丙申 |
丁酉 |
戊戌 |
己亥 |
庚子 |
辛丑 |
年干为丁壬 |
壬寅 |
癸卯 |
甲辰 |
乙巳 |
丙午 |
丁未 |
戊申 |
己酉 |
庚戌 |
辛亥 |
壬子 |
癸丑 |
年干为戊癸 |
甲寅 |
乙卯 |
丙辰 |
丁巳 |
戊午 |
己未 |
庚申 |
辛酉 |
壬戌 |
癸亥 |
甲子 |
乙丑 |
之所以被称为五虎遁,是因为全部以寅打头来排列的,寅为虎,故称之。
《五虎遁年上起月歌》:
甲己之年丙作首,乙庚之岁戊为头,丙辛岁首寻庚起,
丁壬壬位顺行流,若言戊癸何方发,甲寅之上好追求。
快速计算《五虎遁》年上起月法:(即按十天干排位数:1甲、2乙、3丙、4丁、5戊、6己、7庚、8辛、9壬、10癸;) 例如:年干为甲或已的时候,甲是1 己是6,(1+6)-4=3,3是丙,甲己之年的正月从丙起
又例:年干为戊或癸的时候,戊是5 癸是10,(5+10)-4=11,11-10=1,1是甲,即是甲寅。
其依次类推
需要注意的是(易学)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, 而是以节令为准,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,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。
在论月份的干支中,地支始终是不变的,即:
一月为寅(从立春到惊蛰)、二月为卯(从惊蛰到清明)、三月为辰(从清明到立夏)、
四月为已(从立夏到芒种)、五月为午(从芒种到小暑)、六月为未(从小暑到立秋)、
七月为申(从立秋到白露)、八月为酉(从白露到寒露)、九月为戌(从寒露到立冬),
十月为亥(从立冬到大雪),十一月为子(从大雪到小寒),十二月为丑(从小寒到立春),
上面这些节令永远不变的,变的只是天干,天干是随着年柱天干的变化而变化的
|